Post-Image

簡介-稀有金屬與微量元素

什麼是稀有金屬?在宇宙中,生命體的形成,除了陽光、空氣及水外,要讓一個生命運作主要的是靠『能量』。我們從食物中獲取的蛋白質、醣類、脂肪,經過分解代謝的過程中,產生了許多的能量,我們就是靠這個能量來維持我們的生命。

但這些食物進入我們身體之後如何轉化成能量,則需要一些輔助因子的幫忙,如:維生素及礦物質。而礦物質就是所謂的稀有金屬及微量元素,因為稀少故而稱之。但是雖然稀少卻很重要,只是一般大眾不很了解,所以在此特別做一個介紹。讓大家了解這些東西對我們的健康到底有什麼幫助?

目前對我們人體比較重要的稀有金屬及微量元素有:鈣、鐵、磷、鎂、鋅、銅、碘、鉻、氟、硒 、錳、鉬、⋯等。分別敘述於下:

(一) 鈣:

鈣是人體內最豐富的陽離子,人體中約99%的鈣在骨骼及牙齒內。鈣主要在十二小腸內吸收,正常血中鈣濃度約為每100毫升8.4-10.2毫克,它與磷存在著一定的關係,以毫克×公升表示時,鈣×磷=350-400之間,磷多,鈣相對就會減少。當然這些還受到副甲狀腺素、降鈣素和活性維生素D3的調節。

此外鈣還能調節離子的通透性和電荷載體的作用,對神經、心臟的傳導也有非常重要的角色。血中鈣低於7毫克時,就會造成肌肉不自主的抽蓄。對於妊娠、授乳、更年期的婦女,鈣的補充要加強。對於青少年、青少女成長階段,也要加強,大約每日800-1200毫克。鮮奶是鈣補充最主要的來源,含有足量的有機鈣質,鼓勵大家每日喝350C.C.以上的鮮奶,大概鈣的補充就應足夠。有些人對牛奶會過敏,或喝了會拉肚子,可以豆類、蛋黃、海帶或髮菜等代替。而市面號稱所謂的高鈣食品中大多為骨粉、蛋殼粉或蝦皮做成的無機鈣,無機鈣很難被身體吸收。而肉類、五穀雜糧中的鈣含量並不高,另外多曬太陽可以把我們身體表面的維生素D轉化為活性維生素D3,幫忙骨骼對鈣的吸收,預防骨質舒鬆症。

(二) 鐵:

鐵為血紅素的主要元素,也是肌蛋白的主要元素。血紅素負責攜帶氧氣到細胞內,也把細胞代謝後的二氧化碳帶到肺臟排出,而肌蛋白主要是肌肉收縮、放鬆的主要因子,同時也是肌肉儲存氧氣的地方,所以鐵對我們身體是一種舉足輕重的角色。食物中的鐵主要是三價,須在胃中經過胃酸作用還原成二價後才能被吸收。膳食中鐵的「淨值吸收率」動物性食品比植物性的食品要高,因動物食品中有一種「內因子」可以幫助促進鐵的吸收。對於一些素食者來說,可能就需要額外補充一些能夠增加鐵吸收的物質如:維生素C、檸檬酸、葡萄糖、果糖、脂肪酸或酒等。尤其維生素C,它能和鐵螯合成小分子,阻止鐵的沉澱,利於鐵的吸收。但茶類及一些胃藥的抗酸劑,則會使鐵沉澱,妨礙吸收而造成鐵的缺乏。

正常人,鐵的需求量的每日10毫克以上。青少年成長發育快,至少12毫克以上。月經期婦女,每日則需18毫克。孕婦及乳母,則每日需20毫克以上。不過鐵太多也不好,如果喝酒過量尤其是葡萄酒之類的酒,則鐵會大量的吸收到體內造成肝硬化。皮膚暗沉增加,破壞胰島素的β細胞造成糖尿病及胰臟炎。甚至嚴重時會造成多鐵性心臟衰竭,所過與不及都不好。至於來源主要是動物性食品如:肝臟、牛、羊、豬的瘦肉及雞、鴉肉。植物中如:黃豆、小白菜、芹菜含鐵,但因吸收因子少,所以最好素食者能額外補充。

(三) 磷:

磷與鈣是構成骨骼的基本元素,也與鈣在血中保持一個恆定狀態。它是我們身體能量ATP、ADP的主要構成元素。

我們身體大約可吸收膳食中70%的磷,相對於磷,鈣只被吸收30%到體內。

目前很少造成磷缺乏症,對於嬰兒的補充,一般嬰兒奶粉大約鈣與磷的比為1.5-1.8:1。兒母乳為2:1。牛奶為1.2:1。而成人則建議鈣與磷比為1:1。一般食物中如:牛奶、各種動物的肉中、豆類及五穀雜糧中,磷的含量均很豐富,不需求額外特別的補充。

(四) 鎂:

它是我們體內許多酵素的活化因子,也是合成我們遺傳基因DNA、RNA的重要元素。它的吸收會受鈣的影響(因為二者競爭同一種傳導吸收系統),鎂的調控主要在腎臟,若體內少了,則腎臟會重吸收鎂回體內,如果體內鎂不夠會造成:食慾不振、全身疲勞、無力、肌肉顫抖,小嬰兒會出現抽蓄現象。一般的需求量每日約300-350毫克即可,食物中以堅果,豆類、綠色蔬菜為較多。只要每天有吃到這些東西,基本上你每日所需要的鎂量就夠了,不需要額外補充。 設定取消廣告分潤

(五) 鋅:

它是我們代謝酒精、醣類及蛋白質的重要輔助因子,也是我們合成DNA、RNA、蛋白質的重要元素之一。對於我們的成長、發育、生育及傷口癒合也扮演重要的角色,母乳是唯一含有鋅且可以吸收到體內的奶。一些豆類、五穀雜糧、纖維質會在腸胃道干擾鋅的吸收。另一方面,太多的鐵也會影響鋅的吸收,不過體內的鋅大約維持一個恆定狀態,利用完會再利用,很少會從糞便或尿中流失。

鋅的缺乏,在小嬰兒會造成生長遲緩及胃口不佳,青少年會造成性器官成熟趨緩,在成人會造成疲倦、掉髮、腸胃不順及免疫力下降。每日的需求量大約15毫克,它主要來源為動物的肉中,植物中鋅含量很少,素食者最好多補充。

(六) 碘:

主要是甲狀腺素的原料,功能則是促進體內的新陳代謝,幫助小孩成長發育。甲狀腺功能低下易使人生長遲緩、脂肪累積、體力下降。甲狀腺亢奮則使人心悸、肌肉萎縮、神經緊張,很多人看到大脖子(甲狀腺腫),以為是甲狀腺功能亢進,其實正好相反,我常說:某人甲狀腺腫是因為他體內的甲狀腺素太少,必需變大一點,才能維持身體的基本代謝率。正常人因為甲狀腺素正常,所以不需要變大。所以甲狀腺腫是甲狀腺不夠,要額外補充碘甲狀腺素,他的甲狀腺就會變小了。很多女性有甲狀腺囊腫,有些外科醫師會建議手術治療,不過95%以上都是良性,所以不一定要開刀切掉。另一方面附帶提一下,單純甲狀腺功能亢進與所謂的Graves病是不同的,甲狀腺功能亢進是單純的生理功能問題,而Graves病除了甲狀腺功能高,還合併下肢腫及凸眼,是一種精神壓力合併生理機能障礙造成的疾病。二者因常被誤解,特在此簡單說明。

食物中以海產類含碘量最多如:海帶、海藻、髮菜之類,另一些乳酪製品也有,而一些蔬菜水果中含量不多。但五穀雜糧中大約含16-20%也不少,所以素食者可多吃海中素食或五穀雜糧,應不致於缺碘,倒是一般速食中如:漢堡、薯條、奶昔等,含碘量豐富吃多了會造成碘過多,甚至甲狀腺功能亢進,必須有所節制。

(七) 酪:

酪最主要的功能為胰島素的重要因子,沒有酪,胰島素大概無法發揮功能,而造成葡萄糖耐受性不良,甚至糖尿病。我們體內有一種血糖控制因子(GTF),就是酪+菸鹼酸+特定氨基酸形成的一個複合體。食物中以全麥雜糧、肝、各種肉類及啤酒含酪量都很高,或一般不鏽鋼的烹調器具,加一些醋酸煮、炒,會促使器皿上的酪脫落到食物上,也是一種酪的來源。

(八) 氟:

主要是保護牙齒及骨骼的穩定度,目前國內自來水都有加氟。另海產及茶葉中含氟量也很多,但茶葉不可過量,因茶葉有氟但卻會干擾鐵的吸收。鐵與氟比起來,鐵還是比較重要的。而且水中就有氟,牙膏也有氟已足夠了,過多可能會致癌,還是要小心點好。

(九) 銅:

為血紅素及許多血管及骨骼周圍結締組織形成的要素,正常人是不會缺乏的。一些小嬰兒只喝牛奶可能會缺銅,食物中如:牡蠣、生蠔、龍蝦含量最多,一般蔬菜水果含量也不少。過少會貧血及骨骼發育不良,過多則會造成銅沉積變成肝硬化,甚至腎衰竭。

(十) 硒:

可以穩定細胞膜及保護細胞被氧化,所以可以預防自由基的產生。其功能與維生素E相通,所以硒與維生素E不需要一起補充,有一種就可以了。另一方面硒還可以穩定肌肉的協調、幫助頭髮、指甲的膠原蛋白形成,還可強化男性精虫的活動力,同時還可以預防細胞走向癌性分化。主要食物來源為:一般動物的內臟及肉,另海產中含量也不少,植物中則要看生長的土攘壤中硒的含量多不多,一般蔬菜中含量很少。一般每日不要超過200微毫克,若超過易造成掉髮、疲累、無力及呼吸有大蒜味,所以適量就好。

(十一)錳:

主要幫助各種酵素、蛋白質、脂肪、醣的代謝,主要來源為五穀雜糧、蔬菜、水果中,肉類中含量很少。

(十二)鉬:

主要在幫助尿酸的分解代謝,它會和銅競爭吸收,所以太惰會導致銅的缺乏,食物來源為:動物的肉及五穀雜糧中。 設定取消廣告分潤

近來有很多飲料或者食物中,強調某某特殊的微量元素,或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及微量元素。但由上可知,其實均衡減量的飲食當中,就有很多的維生素及微量元素了。很多人為了節食,這個不吃,那個不吃。到最後體重沒下降多少,反而造成許多的微量元素的缺乏。最後導致大量的身體功能障礙、老化,主要也因為錯誤的減肥訊息導致。所以還是那句老話:『均衡減量的飲食』,才是正確健康的飲食。如何均衡?就是「什麼都要吃」。如何減量?就是「什麼都吃少一點」。其實很簡單,你只要今天吃的與昨天吃的不一樣就可以了。目前市面上有些檢驗所或健診中心號稱用一根頭髮就可檢驗出您身體內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和稀有金屬的含量,然後建議許多消費者補充一些由頭髮檢驗出含量比較低的維生素及微量元素。這不僅胡說八道,且已到了違法的程度。我摘錄了一段由美國馬里蘭大學教授所著營養學教科書中的一段話來與大家一起分享這錯誤的觀念:

「一根頭髮能檢驗出我們體內缺乏的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第一:頭髮中沒有維生素,如何檢驗呢?第二:頭髮受到髮質、髮根、頭皮、年齡、性別、種族及燙髮、染髮許許多多因素的影響,絕對不可能也不行很正確的檢測出我們身體內的微量元素含量。」

這是營養學教科書中的一段話,我把它翻譯出來,主要是要讓社會大眾了解一些真相,如果您真的很重視健康,請依循正統管道,循求正確的資訊,才不會平白花冤枉錢還得不到真正的健康。

另外,對於我們人體有害的元素如:汞(水銀)、鉛及鎘。由於空氣的汙染、工業廢水的汙染及一些殺蟲劑的汙染,會造成這些重金屬進入我們人體產生細胞毒害及癌化。所以要健康就要大家一起來做環保,去除有毒的重金屬,補充適當的微量元素,讓我們一起走向健康的未來。

值得閱讀的相關文章